★许昌思维绘画(鸿蒙思维绘画许昌校区)★禹州思维绘画★襄城县思维绘画★长葛思维绘画★鄢陵思维绘画★

许昌思维绘画(鸿蒙思维绘画许昌校区)欢迎您的到来!

【许昌思维绘画推荐家长阅读】素质教育在美国

教育是永恒的主题,一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呢?文中几个事例也许对我们当前教育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 创造性能不能教

  妻子刚到美国时的英语家庭教师叫辛西亚,其夫为迈阿密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通过辛西亚的“后门”,我们把刚5岁的儿子矿矿送到迈阿密大学美术学院办的绘画班学习。

  谁也想不到,儿子才去了不到5次就开始叫唤,不想去啦。

  儿子说:“老师根本不教绘画,一点都不教!每次都是给一个题目,就让我们自己画,想怎么画就怎么画,爱怎么画就怎么画,老师一点不管。画完了老师就知道说‘好哇!好哇!’好什么好?!那些美国小孩的画,根本就是一塌糊涂!”

  说得多了,引起我的注意。一天,我进去一看,儿子一脸无所适从、无可奈何的神情。天哪,其他孩子有站着画的,有跪着画的,也有趴着画的,说“八仙过海”一点不为过。“八仙”们的笔下所绘,更是不敢恭维:不成比例、不讲布局、不管结构、无方圆没有规矩,甚至连基本笔法都没有。

  我们同意儿子不再上这种“误人子弟”的绘画班。老师哪里是在教绘画,简直是在放羊!

  每次儿子画完画都要问:“像不像?”我发现,美国孩子在画完画后,是从来不问“像不像”的,只问“好不好?”我们可以来深究一下“像不像”的问题。美国孩子学绘画,老师往往不设样板、不立模式,让孩子从现实生活到内心想象的过程中自由“构图”。因此,美国孩子画完画后,只问“好不好”,不问“像不像”。

  回答“像不像”的问题,是指“复印”得如何;回答“好不好”的问题,则是指“创造”得如何。

  绘画是一种技能,是一种可以被创造利用的技能,也可以是一种扼杀创造、重复他人的技能。技能是可以由老师传授的,但创造性是无法教出来的。许多中国孩子具有很高的COPY(拷贝)“能力”,但欠缺基本的创造力。

  创造性不能教,首先是因为“知识与技能”和创造性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种概念。其次,凡是能传给他人的,一定是可以重复的,而可以被他人重复的则一定不具有创造性。正像人的智力不能从老师传给学生一样,创造性是潜伏在人的生理和心理层面的特质,也是无法从A传到B的。

  创造性只能培养,不能教!

  ● 孩子能不能搞研究

  美国教育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为孩子独立研究、独立动手能力的发展提供所需的时间和空间。

  矿矿在上小学二年级时,就开始搞“研究”了。第一次从矿矿嘴里听到“研究”一词时,着实让我乐了一阵。那时矿矿才8岁。刚开始能读些稍厚点的书,写些由几个长句子拼凑成的所谓“文章”。一天,他从学校回来,一进门就缠着妻子带他去图书馆。说是他正在作一个关于蓝鲸的研究,要去图书馆找参与资料。

  “老师说了,研究论文至少要有三个问题。要写满两页纸。”儿子说。“你才二年级,你懂什么研究?”看着儿子那一本正经的样子,溜到嘴边的话打住了,赶紧让妻子开车带着儿子上图书馆去。

  临走之前我对妻子开玩笑地交待说:“如果市里的公共图书馆找不到好的参考资料,你们可以到迈阿密大学图书馆去看看。”两个多小时后,母子两人抱着十几本书回来了。一进门,妻子就抱怨:“都怪你提什么到迈阿密大学图书馆。矿矿非让我带他跑了两个图书馆,还说老师说过参考资料要来自不同的地方。”

  我翻了翻矿矿借回的“参考资料”,十几本都是儿童图画书。有的文字说明部分多些,有的少些,全部是介绍关于蓝鲸和鲸鱼的知识性收籍。

  随着儿子对那十几本书的阅读及“研究”的深入,我和妻子也不断地从矿矿那儿获得有关蓝鲸的知识:蓝鲸一天要吃4吨虾;寿命是90到100年;心脏像一辆汽车那么大;舌头上可以同时站50到60人。

  说实在的,我以前只知道蓝鲸很大,其他就不知道了。这回矿矿告诉了我不少我第一次听到的东西。

  这样,矿矿终于完成了他有生以来的第一份研究报告:《蓝鲸》。论文是由3张活页纸订成的。第一张是封面,上面画着一条张牙摆尾的蓝鲸。蓝鲸的前面还用笔细细地画了一群慌慌张张逃生的小虾。在封面的左下方,工工整整地写着BY KUANGYAN HUANG(作者:黄矿岩)。论文含4个小题目:介绍;蓝鲸吃什么;蓝鲸怎么吃;蓝鲸的非凡之处。

  孩子从一开始就摆开一副正经八百作课题研究的架式。收集资料,阅读,找观点,组织文章……一步不差,一丝不苟。从决定题目,到从那十几本书中发现对自己研究有用的资料,到着手写文章,孩子始终处在一个独立工作的状态下。他必须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去筛选材料,去决定“研究”方向……这个收获要比知道蓝鲸有多重、多长更具价值。

  ● 孩子毕竟是孩子吗

     1999年秋季,矿矿到天主教会办的Moller私立男校去上高一(即国内的初三)。美国到了高中才有校际间的足球赛,能不能参加校队需要充分地尊重每一个孩子平等的竞争权利:即任何一个孩子都可以报名参加,但最后能不能留在队里,则看你自己能不能通过叫“淘汰竞争”的测试。换言之,“起跑线”是开放的,谁都可以来参加竞争,但最后能不能成为队里一员,要看你整个竞争过程的表现,看在“终点线”上的“判决”。

     矿矿和他初中的好友麦德为了参加足球队,决定参加“沟汰竞争”的测试。麦德的哥哥是该校橄榄球队的队员,放出风来:“淘汰竞争”非常残酷……看儿子那跃跃欲试的样子,我和妻子决定去看一看。

     “淘汰竞争”于7月16日下午3点开始,烈日当头,但参加各种运动队的试训者熙熙攘攘。我虽戴遮阳帽,还顶不住酷热,钻到树阴底下。

     学校要组建A、B、C三支足球队,一般来说是按年龄和球技分队,但了为鼓励竞争,低年级身体壮、技术好的球员,也可以“提拔”到高年级的队来。每队需要约25名正式球员,但参加试训者约有200人。

     开始是环校跑,可能有1500米,一圈下来,矿矿跑在中间;接着是三组400米跑,矿矿是中上水平;又接着四组100米折返跑,矿矿还不错,大约在第四、第五名之间,我以为大概就差不多了吧,看孩子们累得那个样,歪歪斜斜的,该淘汰谁淘汰谁吧。谁知道,试训并没结束,又进行两圈环校跑,三组400米,四组100米折返跑。这一轮下来,直看得我胆战心惊,以为总该结束了吧。万万料不到的是,又进行第三轮,我看不到自己的脸,反正妻子的是失色了。

     场上有孩子晕倒,有孩子抽筋,有孩子呕吐……我真想把孩子叫回来,不要试了,那个球队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要在众目睽睽之下,把孩子叫回来做第一个,也可能是惟一一个主动退下来的人,又实在难以决断。最后,孩子们到底跑了多少,我们没有数,孩子也记不得。

     麦德一边跑,一边吐,一边说:“这就是基督教的学校,这就是基督教的学校……”更奇怪的是,我和妻子是惟一到场观看的家长。到底是美国家长知道如此残酷,不愿来看呀,还是根本就认为是孩子的事而不来看?我迷惑了。

     看着面色煞白、一拐一拐的儿子,好心痛!真想出言劝他,但看儿子并没有退出的意思,又说不出口。于是,我绕着弯儿说:“那些跑在后面的,都看着没有希望,为什么还不干脆退了?”

     儿子看也没看我,说:“爸,自己退出来和选不上是不同的,你可以退出足球队,也可以退出网球队,退来退去,你还能往哪里退呢?没到最后一分钟,谁都还有机会。跑在前面的,可以下一轮就挺不住了呢!”这是他在这个既充满机会,又充满竞争的美国社会里“悟”到的!

     后来,他参加了足球队。一次,在滂沱大雨中训练。美国家长们一个个坐在名车里静静地等着。我看着那朦朦胧胧中的格林童话似的住宅,再看在泥水里翻滚的孩子们,我似有所顿悟,但顿悟了什么,我也说不清楚。

  大树是由小树长大的,小树是由种子长成的。在孩子还毕竟是孩子的时候,就要植根于社会,才能长成栋梁之材。如果以为“孩子毕竟是孩子”,就把他们关在教室里,书斋里,那么失根于社会的种子,就只能是一颗永远不发育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