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老爸试点家庭学校背后的焦虑与期待
北大老爸给孩子们上课 (图片来源于中国新闻网)
近日,中国新闻网上一组“北大老爸试水家庭学校”图片又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一位北大毕业的父亲因为不满传统教育,把孩子带回家自己亲自教育。像类似的情况不只这位北大老爸,还有武汉的7对父母放弃城市优质教育,到乡下为孩子创造桃花源小学……中国家长让孩子“在家上学”早已不是个案,它们逐个聚集,开始对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发起挑战。
将孩子从学校带回家中,与学校教育脱离的教育方式在国外也并不罕见,欧美很早就盛行这种教育方式,被称为“Home-schooling”。美国女摄影师 Rachel Papo 在2012年发起一个私人拍摄项目“Homeschooled”,在这个项目中,摄影师通过对一系列拒绝美国教育系统,决定在家中自己教育孩子的家庭的拍摄,来呈现这种成长方式与传统学校教育之间的不同。就中国国内而言,当前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学校教育,选择这类与传统教育相违背的“在家上学”教育模式,体现了当前这些家长对中国现行教育体制的不满与无声反抗,也试图在“警醒”着人们:当前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教育需求,的确需要一场深刻的变革。但是“在家上学”案例能否点醒当前教育模式,这些问题令人深思与期待。
“在家上学”更多是非制度化的教育。面对新事物,一方面是开放,另一方面也需要谨慎。这些家长“摸石头过河”的新型教育方式是值得肯定,但并不意味着“在家上学”就能替代学校教育,也不能用过于浪漫主义的眼光把“在家上学”看成乌托邦。另类学校和体制内学校两个轨道之间如何连接,是我们应当考虑的问题。
就教育本身而言,这些家长要“摸索一条能够保护孩子们天性的教育之路”,确实触及了教育的本质问题,这些家长的实验、探索,对社会是有益的,也说明了试点家庭学校也是一项有意义的教育实验。从个性教育的角度来审视 “在家上学”,是整个社会需要树立的一种新教育观念。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是单一的模式,家庭学校在传统教育模式上增加了多样性和选择性,对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将起到积极作用,为更加积极优良的教育走向探索出路。
教育是民族的未来,中国的教育如何确保民族的未来,这个问题的破解只有教育整体上取得突破,我们的民族才能有一个可靠的未来。时代在进步,教育也应超前时代。落后沉旧的灌输式教育,是不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教育,教育部门必须引起重视和深思,应当思考如何在当前国情下,大胆探索,构建更多元化、更符合孩子发展的教育模式。